2016年9月28日 星期三

徐累:在皎潔的月光下的遇見寧靜的東方













1963年出生於江蘇南通,1984年於南京藝術學院取得「中國畫」專業,畢業後於江蘇省國畫院從事繪畫創作與研究工作,現為國家一級美術師。徐累除以其絕佳的水墨工筆技法為人稱道,亦是一位成功融入東西方繪畫語境的當代水墨畫家,更因其繪畫的獨特性而被視為當今「新工筆」的代表性人物。

奠基於對當代現實的綿密思考,徐累總是以其繪畫細膩隱喻著自身敏銳嗅覺的所見所感。面對全球化等諸多難題日益加劇之下,漢文化或華人的藝術該如何前行?如何當代?對此,徐累將其同輩藝術家比喻為挑夫——「前面的籮筐擱著西方,後面的籮筐擱著東方;前面的籮筐擱著現代,後面的籮筐擱著傳統。」在這個四個向度的推擠與拉扯間,徐累企圖以中國傳統的「中庸」概念去尋找一種平衡的方法與步調。然而,巧奪天工的中西融合反倒成為一種嶄新且獨特的語彙,徐累也因此成為了當今談論「當代水墨」時無法略過的重要關鍵。

即便徐累一直以其洗煉而嚴謹的中國傳統工筆技法為人稱道,但經由極端精密地層層描摹而成的畫面,卻不似傳統工筆畫般輕如薄紗,反倒略具西方古典油畫的層次分明、厚實以及沈著。畫中常見烙印著青花的白馬、西方的大理石像、東方的屏風、西方的布縵,徐累挑選入畫的元素或物件大多都直白地挑逗著東西方文明之間辯證。然而透過細膩的畫工與綻藍而靜謐的獨特設色,這些本該鮮明的隱喻卻在朦朧的月光之下成為一道獨特且詩意的啞謎。徐累的畫面總是如同舞台般只擁有極小的縱深,藝術家以「場景調度(mise en scène)」般的手法,利用布景的層層交疊,精密地操作著遮蔽與顯現,進而使得繪畫的平面性在此可見與不可見的精巧轉換中化身為一個關乎「展示」的窗口。即便徐累畫中的這些文化物件總看似口含千言萬語,但若要試圖推敲這無聲隱喻背後的真實所指,進而展開解碼並還原畫作真實意涵,在徐累舞台般的繪畫佈置中卻總是萬分困難。因為透過精心設計的畫面部署與氣氛營造,徐累的畫面早已將自身徹底營造為一個無法被解答問題化場域,只剩下那抹深邃如燦爛星空的畫面迷惑著觀眾的雙眼,此致命的誘惑讓觀眾陷入一種仿若世上所有聲響都已經蒸發的靜謐迷局,也就是,一種特屬於徐累繪畫的美學感受。



(原文刊載於《典藏.今藝術》2013年五月號)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