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25日 星期日

階段回顧與當下創造:第七屆台北國際當代藝術博覽會
























做為台灣最為資深且具規模的飯店形博覽會,Young Art Taipei台北國際當代藝術博覽會(後簡稱YAT)在每年春季帶來的青春與活力,不僅一直是年輕創作者、藝術家、收藏家、藝術愛好者間的一大盛事;與此同時亦是許多畫廊、藝術家與新手藏家們走入市場的關鍵門廊。循著越趨成長的既定動向,第七屆YAT 2015除在展覽規模、海內外展商比、參與人數皆有所突破,且不僅在VIP預展當日便寫下新台幣1,580的銷售佳績,最終更創造了高達988件的作品成交量與4,553的總成交額之歷史新高。本屆的98個參展單位中除數達半百的台灣本地畫廊,另一半則分別來自西班牙、越南、新加坡、馬來西亞、南韓、日本與中國等地。由於本地展商的總數成長相對緩慢,而日本畫廊的參與意願仍在快速攀升,兩者相加的結果造就了本屆YAT的展會結構光是日本畫廊就佔了總商總數的三成之多。

長期以來日本當代藝術對台灣藏家一直有著特殊的吸引力,且飯店形博覽會的起源本身就與日本頗有淵源;故在供給與需求的逐年相互影響下,不僅日本畫廊帶來日本當代藝術,非日本畫廊也依循過往年參展經驗揣測著台灣藏家的品味,進而紛紛帶來日本藝術家或風格相似的創作。此一相互測度的結果使得YAT曾有越趨類日本式當代藝術博覽會的發展趨勢,進而致使整體的展會形象被導向了一越趨單向化的危機。而今即便日本畫廊的數量再次大幅增加,但在歷經日本與中國當代藝術的輪番傾銷風潮後,我們看到參展單位對於單一風格的策略偏好逐漸式微,取而代之的是更多本地年輕創作者的展露頭角。且延續著展會執行單位對YAT的多面向期待,本屆YAT不僅同樣有著眾多學術活動之配套在三天的展期中連續進行,此外大會亦邀集藝術家沈昭良、日本知名攝影家暨「木村伊兵衛寫真賞」評審委員瀨戶正人,以及新加坡國際攝影節創始者暨主席李錦麗分別策畫本屆的攝影專區「FOTO EX-Explore Power Photo」,並展出一系列以地區藝文特性為導向的精彩作品,明星級的策展陣容帶來的作品不僅各個深具其獨特的影像魅力,即便未必關乎銷售成績卻仍是本次YAT的珍貴亮點。此外基於過往YAT新潮賞的指標價值與影響力,以及累積七年所得的成果已嫣然成形,故本屆亦邀集了往年的獲獎作品齊聚展出,做為一種成果展示的同時,亦是檢視博覽會發展歷史與其展望的階段姿態。


另一種「人數」的突破

即便參與博覽會的主要目的固然是藝術呈現與相關銷售,但透過短時間內湧現的密集人潮與同好齊聚的難得情景,使得博覽會也成為了畫廊們打響名號、營造
品牌形象,進而累積更多後續潛在資本的機會。而無論以是上述何者為主要訴求,能夠使人產生強烈印象的參展操作似乎是理當為之必要手法,與之相應的具體形式則往往是量少質精的藝術家與作品,以及具焦而鮮明的展演設計。然而或因為YAT的發展歷史已然相對成熟,本屆展覽中不僅少有個展、雙個展的蹤影,而是與之相反地,多數畫廊都選擇一次呈現五位以上的藝術家。其中如雅逸藝術中心、一票人票畫空間、晴山藝術中心、黎畫廊、夢十二美學空間、亞米藝術更是分別帶來了十多位藝術家的創作一併呈現。又因本屆的參展畫廊總數較多,使得YAT 2015不僅在參與畫廊、人潮與銷售成績大幅突破過往,連同參展藝術的人數也不遑多讓。

基於人群間的種種情誼與社交關係的必然效應,藝術家的人數增加一方面牽動了更多前來觀展的群眾,同時也促成了更多的對話與交流。然而,要在既定空間容積中展出更多藝術家,總意味著須降低單一藝術家的作品曝光量,亦或得縮小作品的尺寸以容納更多作品。即便兩種策略皆易犧牲展出的聚焦效果,但另一方面,更多的藝術家與作品始終意味著更多的購藏選項,其一方面能讓畫廊與藝術家們有更多的作品曝光空間,與此同時也有利於藏家/觀眾認識到更多的藝術家與作品。又飯店博覽會的在台已運轉多年且越趨普遍,或許對應著發展相對成熟的YAT,與其拋給觀眾易於認識與記憶的展演意象,直接挑戰畫廊口袋名單與藏家眼力,才是今年YAT的主流硬道理!


YAT做為亮相的首要舞台

伴隨YAT對新興藝文空間的重要性日趨穩固,今年亦不乏許多新鮮成員的展露頭角。其中帶來陳鎰森、尤瑋毅、陳傑強、黃文祥、羅宇成、侯彥廷、曾冠雄、莊凱評等八位藝術家的「日帝藝術」不僅憑藉著橫跨於流暢寫意與精雕寫實的多面向兼顧,展現出相當成熟的展演姿態,且其中對於油彩畫布與水彩紙本間各自細膩魅力的探索與呈現,不僅持續拓寬著既有媒材表現中的深邃紋理,且也為畫廊創下了亮眼的初戰成果。以「鏡內.境外」為策展主題,十方藝術空間本次共帶來了楊依香、蓼蕭、柯偉國、禤善勤、王耀德、曾冠樺、雷本本與紀福堂等九位分別來自中、港、台的藝術家之近作,透過緊實的展演論述、選件與作品本身各自獨特的質性,做為首次參與YAT的新人面容的同時,也為畫廊的形象與質性立下了令人深刻的專業氣息。近年持續以駐村、展演結合社區活動的「雍和藝術教育基金會」的展出名單決定於其駐村藝術家自由參與,並透過葉怡利、廖堉安、郭慧禪……等五位藝術家的作品共同為基金會於汐止社后工業區的藝文深根工作提供另一種面世樣態,以基金會的非營利姿態參與博覽會不僅在作品類型上與其它展間有著鮮明的調性差異,與此同時亦是將基金會的理想性以另一種形式主動引入藝術社群的認識範圍裡。做為本屆YAT中少見的個展單位,飛皇畫廊以「一宅之寵」為名推出陳品蓉個展,藝術家近年鎖定於「家」與「寵」這兩個關鍵字,並透過動物、小孩、女人與不無華麗的造型陪襯,藉由繪畫圖像提示當代社會中伴隨著少子化、人口老化與宅居化等趨勢,那在家庭單位中那環繞著「寵愛」而生的各種吊詭主僕與權力關係。


多面兼顧與層次深入

匯集了王智斌、謝牧岐、范子翔、李嘉睿、陳衍儒、鍾和憲、林穎聰與許書魁等八位從事不同創作類型的年輕藝術家,博藝畫廊的展出囊括從古典寫實的敘事繪畫、細膩的肖像描繪、表現性的自由技法、超現實主義的魔幻空間,到由3D繪圖輸出的動物形象,多元並存的作品匯聚並不致使其展出顯得紛雜失焦,而是因展出的風格、技法、關懷涵蓋了年輕藝術家平面創作的主流形式,故也有如本地青年創作者們的藝術光譜之縮影,豐富的展出內容除體現台灣當代藝術的發散性樣貌,與此同時亦締造了令人驚艷的成交紀錄。從台灣的蔡尉成、吳偉丞、林宗範、杜啓明,到日本的大中和典、胡宮雪娜與藤本明洋,以陶為本的陶華灼藝廊在參展藝術家國籍,與平面、立體作品的參展比例上均採對稱經營,其中吳偉丞以細膩的陶藝雕塑擬仿紙張質地,帶有質感/紙感雙關玩味空間之餘也使得陶藝創作的獨特溫度得以靜謐的散發光暈。

做為台灣招牌最資深的畫廊之一,阿波羅畫廊近年在經營經典藝術家的同時,也未曾忘記持續於年輕世代中探索當代藝術的前景與未來。畫廊本次同樣以七位藝術家為展出陣容,透過張般源、曾楷雯、劉純峻、黃法誠、黃郁筑、盧俊翰、鄭仲軒等藝術家的作品,畫廊有意透過作品強調藝術家做為社會觀察者的角色,其一方面是藝術家做為主動方的社會描述,與此同時亦是有如鏡面般,讓觀眾的視線經由作品折回自己所身處的世界與其現實性之中。不同於上述畫廊的多人群展之姿態,琢璞藝術中心本次為中國藝術家南方與來自台灣的張育嘉舉辦雙個展,兩者皆帶有鮮明的東方水墨底蘊與當代卡漫化的造型特性,而前者的紙本創作中略微暈染的色蘊帶著一份潮濕的璞趣,後者則反覆玩轉著膠彩娟布的半透明質地,除開發出可拆開的兩層式作品,亦是其媒材特有魅力的當代巧思。


忠於自己的品味堅持

即便已是YAT中的資深面孔,長期以「青春嶺」之名每年挖掘年輕創作者的科元藝術中心本次仍舊以畫廊長期合作的藝術家與風格類型為展出重點,並帶來王董碩、陳安安、黃敏欽、楊雅淳、廖震平與劉芸怡等六位藝術家的近作,其中不僅許多參展者皆是過去於青春嶺中與畫廊結識的長期夥伴,且即便作品形式題材個有相異,但始終鮮明的仍是那安靜而耐看的靜謐特質,一份科元藝術中心長期把握在心頭的溫潤氣息。意識畫廊本次一口氣為黃贊倫、王筱雯、林佳文、鄭慎尹、李浩與土耳其藝術家伊卡(Ilke Yilmaz)等五位藝術家為舉辦聯展,從繪畫、攝影到互動機械裝置,畫廊為每位展出者都規畫了完整良善的空間情境,故即便媒材類項跨越了文化的東西兩方,以及藝術史中的漫長脈絡,但各個藝術家的創作仍能以直接的視覺感染力搶過博覽會的擁擠人潮,將其創作初心帶給每一位親臨現場的觀眾面前。威廉藝術沙龍亦是少見以個展為姿態的參展單位,並帶來中國藝術家杜溪的系列油彩作品,杜溪以中國古典文學與圖像元素為藍本,輔以電玩卡漫的誇飾造型,近年鎖定於清末民初船堅砲利的艱困年代,並使之以電玩般生動的打殺相爭轉化而出。不無莞爾的圖像元素與其嚴肅而迫切的現實對應,在逗趣活潑之餘,亦是由威廉藝術沙龍選鍊而出代表中國年輕世代的具體縮影。




(原文刊載於《典藏.今藝術》2015年六月號)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