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11日 星期一

產業、藝文與地域的美學共振: 第三屆2015高雄藝術博覽會現場報導





































從僅此一次,由中華民國畫廊協會操刀,在2002年於工商展展覽中心推出的「首次」高雄藝術博覽會(後簡稱高雄藝博)至今已闊別13年。而在前年轉由新苑藝術任主要執行後,新生的高雄藝博初試啼聲就創下高於預期的佳績(展商65間、參觀人次破萬、成交量達約五千萬),去年則更創下倍速成長的佳話(展商92間、參觀人次一萬一千、成交量八千一百萬)。過往成效、南台灣藝文產業的成熟化、政府對高雄藝文與觀光的產業推動,皆使本屆高雄藝博被寄與厚望。但全球油價下跌、人民幣走貶、ISIS引發的全球恐慌、西亞的動盪局勢;今年下半年全球經濟的衝擊不斷,台灣的藝術市場自然難以從中脫身。即便景氣低靡,但在政府、大會與展商的共同努力下,本屆大會仍以104間展商、七百位藝術家、六千位收邀藏家的規模,創下一萬三千的觀展人次、一億八千萬的成交額,以及再次翻倍的預售票販售。以駁二倉庫中的典型藝博與飯店型藝博的雙軌並型,無疑是高雄藝博的一大賣點。前兩屆以瀚品酒店為飯店展區,其與駁二展區間有著近900公尺(步行約十分鐘)的距離;而今年改至高雄城市商旅,則將兩展區間的距離縮短至不到300公尺(步行三分鐘內)。此展區調整不僅省去了觀眾的交通接駁,且駁二特區的港灣風光與微風林蔭,也成為緩解博覽會緊繃節奏的絕佳設計。

就現場所見,最顯見的觀察無非是高價、大尺寸的大師之作偏少,名家的中小尺寸作品與年輕藝術家成為展場主角,名家限量版畫亦復如是;而其中最鮮明的例外仍以趙無極、朱德群、陳文希等名家巨作為門面的威廉藝術沙龍。而展會中曝光量最高的分別為猛然竄起的日本具體派(Gutai)、蕭勤,以及高燒多年仍未痊癒的草間婆婆(Kusama Yayoi)與奈良哥哥(Yoshitomo Nara);就此而言,本屆受益最大的贏家,大概是圓型、圓圈、圓點、圓弧,以及各式各樣的圓潤造型!首先傳出捷報的是首日就趨近完售的觀止堂與台藝連結,前者在P3倉庫以寬闊的空間呈現蘇修賢、中村圭吾(Keigo Nakamura)與塚本智也(Tomoya Tsukamoto)的創作精選;後者則於飯店展區推出喬瑟亞(JosieXie)以暗室燈箱呈現的攝影個展。共用展間的苡樂藝術空間與分享藝術空間,攜手帶來黃贊倫、楊景堯、范思琪等青年藝術家的近作,以及林壽宇、蕭勤、周珠旺……等相對高價的作品,而其中幾位藝術家的作品亦於首日逼近完銷。共帶來11位藝術家的日帝藝術,希望以相對易於入門的作品群進行與高雄的人文對話,在年輕藝術家作品陸續成交之外,首次於高雄曝光的洪天宇新作,更是在開幕前夕就已被預訂。菲利浦貝慕畫廊如往帶來尤爾嘉(Jurga Martin)、瓦兒(Val)與汪天亮等藝術家,並快速刷新了去年成績。郭木生美術中心懷著推廣年輕藝術家的初衷,帶著12位中青輩藝術家的近作做為首次參與藝博的陣容,且即便作品數量偏多,卻仍在首日就達成三分之一的作品成交。索卡藝術.台南共展出六位中青輩藝術家,以平面立體各半的作品分佈,致力於新藏家群的開發,而去年堪稱大豐收的林葆靈仍是本次的焦點人物。

趙無極、朱德群、白髮一雄(Kazuo Shiraga)、草間彌生、王沂東、楊識宏與丁雄泉的版畫齊聚,琢璞藝術中心本次明顯聚焦於戰後的日本與華人抽象作品,多樣化展品除提供藏家豐富的購藏選擇,相對平易的價格,亦是對經濟緊縮的及時因應。除資深藝術家塵三與黃耀堂,穎川畫廊帶來的八位藝術家多為80後的年輕創作者,其中周宸的抽象繪畫、堉泉極富東方水墨特性的絢麗油彩,以及雷悌以爆竹代筆的創作,皆是詢問度與買氣兼具的展會亮點。首次參與高雄藝博的飛皇畫廊,主推兩位今年於北部反應極佳,但年齡風格皆大不相同的藝術家,並欲借此差異,做為探索中南部收藏反映的觀察方法,內斂的文學氣質或是兩位藝術家的最大共同點,徐敏雄的繪畫乍看雖有著插畫般的童稚氣息,但資深畫家投注於畫中的哲思始終濃郁;常以動物與女性為題的年輕畫家陳品蓉,結合裝飾美學與卡漫語言的美學型態亦定有其忠實的收藏族群。同為首次參展的青雲畫廊,以
王仁傑、黃秋月、江基名、詹喻帆…….等與畫廊長期合作的藝術家為主,從年輕到資深的八位藝術家不僅帶來活潑沈穩的兼顧氣息,與此同時明示著畫廊培養年輕藝術家的長期策略。除「壹計畫」的持續推動,以及經常合作的陳科偉、張立曄與丁柏晏等藝術家,黎畫廊今年主推馮永基、胡九蟬與土旦札西,多元不失聚焦度的作品集結或也反映著畫廊可能的策略轉型。

方才結束於台北藝博中的系列計畫,本次采泥藝術帶來的四位藝術家中,除李光裕的雕塑搶眼依舊,董心如的《觀微無垠2015-1》亦是亮點,將不同時期的兩件舊作重製為雙拼繪畫,高張的繪畫強度中,亦可在細微處看見藝術家過去風格的交融並現。趙占鰲雅緻又直率的水墨創作、林慶芳風格大變的「颱風之戀」系列、精研傳統同時不失當代性的邱國峯,以及長期探索人類社群與天地自然的玻璃創作者水仙大師(Narcissus Quagliata),老少各半風格各異的展演組成並不使藝星藝術中心的展場顯得保守,而是反向體現出一極為純粹的藝術活力。閑原、蔡寬銘與胡竣傑的水墨、複合媒材與雕塑,夭八二空間帶來三位先後畢業於東海大學的藝術家,即便各有其專注的媒材語言,卻共同具備東海獨特的人文氣息與創作姿態,並以此獲得贏得了許多藏家的實質肯定。以王耀德的同名複合媒材裝置《同意字》為題,十方藝術空間帶來蓼蕭、禤善勤、紀福堂、柯偉國、曾冠樺與莊騰翔等七位中港台藝術家,不同於早先偏重繪畫的經營,更多元的作品樣態齊聚,亦使此年輕畫廊的青春形象更加鮮明可期。

而就展示效果而言,握有大量具體派藝術家的日本白石藝廊(Whitestone Gallery)無疑搶眼異常,以四個展區分頭營造具體派的小型作品精選;奈良美智、草間彌生、猪熊克芳(Katsuyoshi Inokuma)與Tetsao Mizu張力充沛的作品;金丸悠兒(Yuji Kanamaru)以繪畫與立體作品組成的繽紛個展;川島優(Yu Kanashiwa)與蛇目(HEBIME)所呈現的日式細膩美學,幾乎滿足了人們對日本當代藝術的全面想像。以蔡尉成、吳偉丞、張山、吳竟銍、周瑞萍、李宗儒、大中和典(Kazunori Ohnaka)與藤本明洋(Akihiro Fujimoto)等藝術家為主力,陶灼華藝廊將其展區營造成一舒適的廊道,並為每位藝術家分別規畫出其絕佳的觀賞情境。首次來台的日本畫廊MUG將大部分的空間都讓給了山下耕平(Kohei Yamashita)與田村悟(Satoru Tamura),前者於飯店床鋪散置眾多大小不一的石塊,而當觀眾繞至另一端的往遠鏡後方,才會發現眾多小人攀附於石塊上仿若的登山;後者同樣將物件佈置於床,不過石塊換成了鎢絲燈泡,藝術家設計了一由不相連針棒與金屬平台組成的通電裝置,使針棒的隨風搖曳直接牽動有如閃電般的眾燈明滅。緣投畫廊僅展出兩位藝術家,黃筱珊的金羽神話系列雖以鞋帽服飾為外觀,但此造型實為藝術家以無數羽毛型的紅銅薄片,以費時工法精緻而成;吳熙吉的近作飽富深沉卻又誠摯的畫作氣質,簡要的構圖、色彩與綿延並列的細線,強烈的畫面不僅關乎美學,而是對當代文明生活與其不滿的心靈反映。同樣帶來兩位藝術家的和樂藝廊,則以更大的獨立空間為其日本藝術家打造首次在台發表,原為畫家的安倍安人(Anjin Abe)專精於鐮倉時代晚期的柴燒工法「備前燒」,自學卻高度還原古法的創作已然驚人,而結合油彩與陶藝傳統文化更是為人著稱的關鍵。以「痕跡」為關鍵字,內田江美(Emi Uchida)的繪畫同樣經過繁複的程序,在上色與抹除的反覆中力求各色層的透明,並在色彩底定後才以綿密的黑線勾勒出作品的最終造型。

基於飯店與倉庫各有其自相應的喜好族群,不少展商皆充分利用此一特性,依作品調性於兩大展區雙向經營。身為執行單位的新苑藝術在飯店中進行以趙無極、方力鈞、丁雄泉…..等名家限量版畫的交流性的展示,另一邊則以廖文毫的水墨近作與蘇子涵的立體作品,搭配柳依蘭的大型系列新作發表。尊彩藝術中心在兩邊都以極大空間採取「個展配群展」的部署,倉庫帶來旅法藝術家王建文睽違兩年的大型新作個展,飯店個展則是游雅蘭的版畫集結;而吳耿禎、許常郁、周代焌、徐薇蕙、胡朝聰、羅喬綾、張立人與陳依純等群展藝術家的表現,也以其多元性贏得了市場普遍好評。伊日藝術除在飯店中以兩個單位帶來眾多年輕藝術家從平面繪畫到動力裝置的多樣創作,又在倉庫展以頗富個展的姿態,呈現劉耀中與孫培懋的近作系列,透過精緻設計的展場規畫,在堅持自身美學的同時,也不失藏家們的熱情支持。連續三年參展意識畫廊,一手為徐永進的大型作品在倉庫中打完整個展空間,又將其相對小巧的作品,在飯店中與李浩、唐唐與王筱雯等藝術家並置一氣,兩面經營不僅各具特色,也拿下了不遜往年的交易成果。藉倉庫的挑高空間打造氣勢滂礡的曾武郎木雕個展,並飯店帶來長年合作的眾多年輕藝術家,晴山藝術中心在此二區塊的長期累積,在此展演部署中被發揮得盡致淋漓。不同上述策略,同樣將作品分置兩地的藝境畫廊,選擇置身於以東南亞畫廊為主的C5倉庫,以及與媒體區相鄰的寬闊牆面;前者展出以李賢文、趙宇修為首的中小型作品,後者則將傅慶豊、蕭勤與葉竹勝等人的大型作品一字排開,藉以為畫廊未來的系列重要個展提前暖身。

不同於藝博會的慣常面貌,今年展會中非商業畫廊的單位並不少見,從身為協辦單位的高雄現代畫會,到專營藝術叢書的台北亞典書店,其中更不乏許多由藝術家自行組織的參展單位。對此,由網路藝文平台起家的自由人藝術公寓自然不會缺席,相較於過往參展者的各自經營,首次來到高雄並聚焦六位藝術家的展演態勢,亦使其散發著更加成熟的專業氣息。由高雄雕塑協會組成,並旨在推廣協會成員創作的貳零壹參藝術空間,首次參與藝博會就帶來以倪再沁、蔡水林、李朝進、黃嘗銘、楊柏林.......等藝術家為首的15位創作者。豐富的作品除營造出熱鬧非凡的展示效果,而正因由協會理事長與畫廊負責人孫柏峰所創作,騎乘重機的手持長刀的關公雕塑本就座落於駁二特區,展場內外的呼應亦有其巧妙的趣味性。若即若離有限公司同為藝術家發起,並分別帶來林煌迪從飛行想像出發,不無蒙太奇策略的群組創作;巫雲鳳以生活化與女性為題,結合數位電子繡與水墨的系列作品;從業於潛水教練的鄭宏南,以海洋與水蝕洞意象開發的雕塑;到長期致力於社造運動的畫廊負責人陳建大明,以近年頻繁往返台灣東西的視覺經驗為題展開的繪畫創作。

在展商們的各自努力外,大會也邀請國際策展人針對東南亞與東北亞分別打造專屬展區,並規畫了一系列包含上述二主題展區的系列論壇。除藝術產業的學術討論與外地藝術生態的引介,高雄本地的藝文生態亦是重點。就此,駁二特區中的新興空間如:未藝術、火腿藝廊、典藏駁二餐廳、伊日藝術駁二空間等皆受邀於展會期間推出活動串連,甚至直接成為會內的論壇講者群。隨著既有的觀光與休閒氣息、近年興起的藝文市集與消費群,加上特意前來的觀展人潮,週末展會的各個展區與其連接道路均充斥著絡繹不絕的藝文人士。短短四天帶動的不僅是駁二園區,而是連同大鹽埕地區、高雄乃至台南的畫廊與替代空間,也都獲得了不小的連帶效益。若擱置大環境的不景氣,或許很少人會對本屆大會抱持負面評價,但執行單位負責人張學孔仍坦言,以一個十分的藝博會而言,目前的高雄藝博只做到三分。大至倉庫間標示不夠清晰、輕軌動工阻礙了展場動線、尚待提升的來訪藏家數;小至場地燈光與未鋪設地毯導致的地面揚塵,全是必須改進的面向。就大會與筆者的分別觀察,本屆的作品交易確實以中南部藏家居多,其一方面可視為大會對北部藏家的經營有待加強,亦可被視為為中南部收藏族群的有效擴張;正負兩極的視角或許僅能透過更長時間的觀察才有判斷的可能性。而即便銷售成績好壞不一,但單就多數展商皆以「感謝大家,期待明年再見!」做為官方閉幕結語,或已經透過持續參展的表態,顯示出人們對高雄藝博的未來,仍抱持著正面的期許與肯定。





(原刊載於《典藏.今藝術》2016年1月號)

沒有留言: